top of page
tsinghua-van

清华北美职场秘籍大开箱 ——温哥华清华校友会第五届职场论坛“职场跑道的转换和坚守”成功举办 (含访谈摘要)

 · 引言和概述 · 

2021年11月20日温哥华时间下午2:30,由温哥华清华校友会主办的第五届职场论坛——“职场跑道的转换和坚守”正式拉开帷幕。清华职场论坛是温哥华清华校友会的品牌项目之一,旨在帮助清华校友和非校友、包括职场新人和已经有一定发展的职场中坚力量更好地了解职场文化、规划个人职业生涯。通过多位职场大咖和优秀校友们的经验分享,让大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定位、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职业成功并且能够更好地传递爱心和帮助他人。

本次职场论坛的两位主讲嘉宾分别为清华校友、清源创投管理合伙人邵旭辉先生,以及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全国董事、非上市公司审计管理合伙人鲍怀伦(Beverley Pao)女士。他们一位是工程技术出身,在担任雅虎高级管理岗位后,继续转换跑道,通过创业和投资在创投领域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另一位在顶级的会计师事务所深耕坚守,通过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和全球化视野,在同一跑道跑出了极其优异的成绩。

讲座由温哥华清华校友会理事李鹏统筹和主持,温哥华清华校友会理事王浩泉和会长何维国分别作为两位嘉宾采访人,通过采访和对话为观众们生动呈现两位嘉宾成功经验的秘诀。讲座全程共有100余位清华校友及公众参加,围绕职业方向选择、职场文化融入、职业晋升发展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们借此机会整理了采访内容,以飨读者。采访内容未经嘉宾审查,如有疏漏之处,请提醒我们补正。


 · 邵旭辉 VS 王浩泉 访谈问答 · 



王浩泉:邵师兄您好,您从技术出身,做到技术路线的高管,后来创业取得更高的成就,在职业生涯中一定有很多关键的转折点,能不能分享其中的一两个,比如您是如何选择和为什么这么选择。

邵旭辉:进入清华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也是我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虽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但我相信对很多年轻人来讲,选对正确的事业伙伴比短期的经济收入重要得多,尤其是在事业早期。此外,因为我较早进入初创公司,因此受到了很多锻炼,‎即使后来加入了雅虎这样的大公司,之前在初创公司的经历也使我有更广阔的视野。‎

王浩泉:我有些朋友离开平台后创业,自己发现竞争力打了折扣,有人形容这一现象为‎“坐着飞机能飞,但自己并不能飞”。您觉得在创业中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原组织平台优势,‎同时规避哪些坑呢?‎

邵旭辉:大的公司对我们的职业初期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它有很好的基础设施,会给我们很多标准化、规范化的训练。但这其中有一个狐狸与老虎的关系,或类似你提到的自己飞和坐飞机飞的关系,都是形容有人在大公司工作顺利,进入初创公司后却水土不服,就这是因为创业需要多元化的技能。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大公司的系统培训建立很好的习惯,把自己的内功打扎实;另外,还要在大公司建立人脉,因为你一旦离开大公司的光环,你需要之前认识的优秀的朋友和同事还能帮到你。说到要避开的坑,我们应该避免固定化的理解成功模式,因为下一次的成功并不一定会完全遵循上一次的成功路径。举例来说,韩国PSY(鸟叔)的“Gangnam Style”曾经打破YouTube的最高播放量世界纪录,那么PSY一定非常希望遵循类似的路径再次打造一个同样成功的歌曲,他这些年来也一直在努力尝试,但是最后并没有成功,这样的事例其实是非常多的。第二点值得注意的是当你创业时,你离开了大公司完善的基础设施,就需要自己动手来搭建新的平台。举例来说,雅虎虽然规模较大,但它是依靠收购很多小公司来扩展业务的,并没有非常一致的基础设施,因此从雅虎出来创业的人反而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并创造了很多优秀的开源平台。

王浩泉: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崛起,您提出了中国和美国两个中心的观点。近些年硅谷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和华人创投力量,“清华系”同样是其中的中坚力量,成为了多家华人VC的主力军。是否可以请您分享一下清华背景给您带来的优势,以及现今的校友如何利用这个优势。


邵旭辉:在我之前参与的四家公司里,华人相对都是少数,后来我转型做投资后才发现清华校友资源的重要性,如清华企业家协会就对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同是清华校友,在成为同事、合伙人、或一起投资创业时,彼此的信任度会更高。美国湾区目前有一万多清华校友,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也要利用校友资源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我后来也加入清华校友并且支持了一些校友活动,但是还是后悔加入组织太晚了。此外,我非常推荐一本书叫《The Culture Map》(Erin Meyer著),书中分析了中国人对内和对外的态度之不同——对外比较提防,对内非常热情亲和,这和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有关。此外书中对其他文化结构性的解读也对我们理解北美多元文化的职场环境有很大帮助。



王浩泉:通过您在北美多年的职业经历,您认为北美企业喜欢什么样的人才

邵旭辉:首先我们需要做一个好人——正直,待人诚恳,能帮助别人。随着我们职责的提升,我们要做一个能照顾部门乃至全公司的人。此外,做一个有趣的人也非常重要。

王浩泉:可以谈一谈您事业生涯的失败经历吗?

邵旭辉:成功有更大的偶然性,但失败的经历有更广泛的借鉴价值。我的第一个失败是未能毕业后去谷歌任职。1999年我在美国博士毕业,想找机器学习相关的工作,谷歌当时规模尚小,他们认为公司已经有5个博士,足够应对当时的业务,因此我未能在那里就职。现在想来如果当时真的加入谷歌,后面的职业路径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我的第二个失败是没有和校友尽早接触,也经历了一些选错合伙人或所投公司CEO的失败,因为我之前只重视候选人的技术和履历,而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和做事风格。这些损失有时是不可逆的,时间和资源的浪费也会比较大。

王浩泉:很多初创公司没有业绩,创始人团队显得就非常重要,在您眼中,什么样才是好的创始人,令您愿意为之投资。

邵旭辉:我们公司平均每年投资20家公司,过去5年投资了100家公司。之前我以为有经验的人是好的,连续创业的人更好,但我们的研究数据显示有些连续创业者其实是连续失败的创业者。其实,我们应该探寻的是一个人的成功轨迹,即使他刚毕业,如果他在学校就一直有很成功的科研经验,或刚进公司两年就被快速提拔,那他就会有较大的成功潜力。相反,如果一个连续创办5家公司的人却没有获得最早期投资人的持续投资,那我们就要非常小心的思考背后的原因了。此外,若一个人说话躲闪、不直截了当,也是要谨慎考量的投资对象。正直、坦诚交流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是负责任的创业者表现。创业是高风险行业,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因此我们需要看创业者是否有激情和情怀,并对这个行业了解的足够透彻。

王浩泉:可以谈谈您的公益活动“领航计划”吗?

邵旭辉:“领航计划”是由北加州清华校友会和清华企业家协会联合组织的公益职业导师项目。我认为美国湾区很适合这个项目,因为大家普遍感到在这里做到公司高层的华人较少,因此我们创立这个项目旨在促进职业发展成功的校友能够与新入职场的优秀校友定期交流,并为他们指点迷津。后来拓展到不只是清华校友,而是让更多的人可以受益。目前这一计划主要覆盖美国北加州地区,未来计划向美国西北地区及加拿大辐射,使更多北美清华校友受益。

王浩泉:可以请你介绍一下您所在的清源资本及其重点关注的领域吗?

邵旭辉:清源资本累计投资额1.5亿美金,主要关注早期B2B的A轮投资,主投方向是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及应用、网络安全、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目前成功的投资案例有Turing Video(人工智能自动视频行为分析技术,应用于安放摄像头等,种子轮投入,目前3亿美元估值),某大脑模型及脑科学治疗公司(现5亿美金估值),某智能玻璃企业(现10亿美元估值),某自动驾驶技术公司(20-30亿美金的估值)。以上均是清华校友创办的明星企业。

王浩泉:我们的北美校友大多是移民背景,一部分是在北美读硕士博士后留在北美的;我自己的背景是在中国工作、创业,然后来到加拿大。因此有一定的国内经验和人脉资源,对于像我们这样三四十岁移民到海外的创业者,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邵旭辉:跨文化的职业经历是非常珍贵的。中美在人才、市场、技术这三方面高度互补,移民创业者要利用好这两个市场的优势。

最后的问答环节非常热烈,我们选取以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飨读者。 第一个问题是:对于不喜欢正面冲突的华人而言,在北美职场中应该如何有效的处理冲突?

邵师兄的回答是:在美国亚裔比例只占5.6%,华裔则更少,华人在美国是亚文化,因此只要我们积极学习和了解北美的职业文化,我们的职场及创业空间会很大。在他前文中推荐的《The Culture Map》一书中,有针对各族裔各文化不同纬度的解读,他认为非常值得一阅,也使我们更容易理解对方是怎样的交流方式,例如我们一直以为美国人比中国人说话直白,但其实美国人在提出负面意见时非常婉转,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文化差异。

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发现管理层不合适,需要下决心解雇,如何处理、给多久的考察期,以及当确定解雇时,应注意些什么?

邵师兄的回答是:这个问题的共识是——一旦你发现此人不适合在该公司做下去,应该尽早解雇。虽然听起来很残忍,但长远来看,如果不这样做,对公司其他人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另一方面,要客观地看待这件事。我曾作为投资人解雇过所投公司的CEO,也曾作为高管解雇过资深经理。对我来说,首先要充分调查此人的工作表现,与他上下级与身边的人做好深刻有效的面谈,以确保我不会做错误的决定,并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决定;其次,当我们与被解雇的员工面谈时,要具有深刻的同理心,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但还是要坚持原则把这件事做完,并尽力提供相关的帮助以协助对方尽快找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大部分被解雇的人都不是坏人,而只是不适合这个公司或这个具体职位。实际上,我也的确见到过一些被解雇后在新的公司表现优秀的管理人。

 · 鲍怀伦(Bev)VS 何维国(William)访谈问答 · 




William:您先后在伦敦、上海、温哥华的德勤办公室工作多年,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全球化职业经历吗?

Bev:我在加拿大出生和长大,因此希望能在国际化的大公司获得更多的国际工作经验。我首先被派往德勤伦敦办公室工作,在那里我发现大家虽然都是说英文,但文化差异很大,也需要进一步学习。后来因为我会说一些中文,于是在2005年被公司派往中国工作,在中国我从肢体语言学起,一步一步精进我的中文。当2011年我再回到德勤加拿大工作时,我的跨文化沟通已有了巨大的进步,我也对此更加的自信。

William:对员工而言,如何选对一家公司深度耕耘?哪些因素可以帮助我们判断这是一家可以为之长久坚守和耕耘的公司?

Bev:首先你应该认真考察你的部门和领导是什么风格,谁会助力你的职业发展,你在这里能有多大发展空间。包括你如果跳槽时要考虑的因素,不应只在意短期的级别称谓,而是要重点关注你的职责范围、公司的业务范围、企业的规模,你的部门和领导有没有人真正愿意帮助你成长,以及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William:黑石集团苏世民在最近的北美清华大会上的采访提及,如果在一个好人和一个天才之间只能招聘一个人,他会选择招聘好人。您怎么看?

Bev:其实在德勤的工作中,我们曾谈到“likeability skill (好感度技能)”,即从1到5,这个人能带给别人的好感度如何,这个是我们在面试和工作中都会留意的。因为一个人可能从大学到工作都有很强的硬技能,但好感度技能是很难培养和学到的,因此高好感度会是一个加分项。此外,我推荐一本书《Grit》(Angela Duckworth著),书中写道:有激情、勇于坚持的人比仅有聪明的人要更容易成功,我很认同这个观点。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华侨,她在博士期间研究激情与坚持相对于才华对成功的影响,而结论就是前者对成功的影响会更大。

William:在职场的实践中,工作能力强的工作量一般会更大,怎么做到公平。相关的问题是,您认为真的能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吗?

Bev:我记得我在担任高级经理时,因为知道自己马上要面临升至合伙人的重要时机,因此无论哪位同事来找我帮忙我都满口答应,直到有一天我的上司告诉我说:“如果你想一切全做,肯定全做不好。”因此后来我在面对寻求帮助的同事时会向他们表明:“我想帮你做好这件事,我也要确定我所做的质量符合你的预期,目前我手上现有的任务及其优先级是这样的,因此可能无法确保帮助你按时完成高质量的产出。”此外,我鼓励自己团队的每个人找到自己最高工作效率的时间段,并向团队成员告知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

William:我们如何使公司公平地知悉自己的贡献并且获得更好的发展?例如,如何要求公司涨薪,或者是工作几年后,希望做经理乃至合伙人,是让公司知道?还是按部就班地等待?

Bev:每个人都有的舒适区,挑战区,和紧张区。我们应该主动承担更多挑战区的工作,主动找到一个很好的职业导师并和职业导师深入沟通你的事业诉求是非常有帮助的。我现在也在做义务的职业导师,尤其是帮助亚裔职业女性规划发展路径。如果你目前还没有自己的职业导师,你要勇敢的主动提出相应的诉求,一些公司会从公司内部为你分配富有经验的职业导师。如果你目前已经身为高级经理或总监,你可以从公司之外寻找更高级别的总裁或合伙人作为你的职业导师,从而从新角度去拓展你的职业计划。


William:在职业上升通道中,我们看到女性的身影越来越少,尤其是亚裔女性,而女性承担的家庭事务通常较多,请问女性在职场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力。

Bev:我也留意到了这个现象,所以我开始主动与我们公司的三到四位女性高级经理每个月一对一沟通访谈,引导她们建立信心并进一步提升自我职业发展。此外,以前做营销、市场等方向的女性可能需要参加工作时间以外的饭局,这些活动在她们有了家庭和小孩之后很难抽出时间参加,现在德勤开始采用越来越灵活的工作时间,并更注重结果导向,加上远程办公方式的结合,使职场女性的职业发展挑战得到了一定缓解。

William:您怎么看待当今自动化、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对会计行业的影响?这会对传统会计行业造成威胁吗?

Bev:我认为这些先进技术会帮助会计行业的新人减轻基础性、重复性工作的负担,使他们可以在更高价值的会计咨询服务上发挥自己的高级专业技能。

William:您现担任德勤董事会成员,您认为会计师如何超越专业服务本身,走上管理路径?

Bev:担任董事会成员可以看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战略,未来组织机构,并接触到很多非营利机构的人才。我认为非营利机构是年轻人很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你可以接触到不同的顾问、学习不一样观点、了解不同人的教育与工作背景,并建立多元化的合作目标。



William:您认为您的职业经历中可以改进的地方有哪些?

Bev:我工作的知识面相对较广,而不是深,因为我在每个细分业务分别工作了几年,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转换,并从大学的实习阶段起就尝试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未来我希望可以在某个方向有很深的了解。

William:现在年轻校友中有一种说法,如果想让自己职场更成功或收入更高,就需要两到三年跳一次槽,您怎么评价这种观点。

Bev:年轻人现在有很多机会可以做多种职业尝试,以德勤为例,公司里既有专精某一细分方向的员工,也有像我一样在公司内尝试了很多东西的同事,我相信每个人的性格与工作方式不同,如果是为了改变而改变,没有太大必要。可以尝试在公司内部寻求改变,比如在一个更稳定的大公司或有轮岗计划的公司工作。因为每换一个新公司,就需要一个平台期用来学习新内容。


William:感谢您的精彩分享。今天我们的活动由于时间关系需要告一段落,请您再小结一下给我们观众的“临别赠言”。


Bev:我建议大家多花一些时间了解自己真正的工作风格和职业方向,如果你真的不确定,可以尽快寻找合适的职业导师来帮助你进行职业引导与规划。同时华人之间要相互合作、彼此扶持。我非常希望几年后看到越来越多的华人高管出现在北美的各行各业中,我相信如果我们一起合作,一定可以达到这个目标。

 · 结束语· 


本次第五届清华职场论坛是温哥华清华校友会首次线上职场论坛实践,在新冠疫情尚未完全平息之时,每一位加拿大华人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职业发展的挑战和不确定性,也看到了随之而来的各个行业工作方式变化所带来的新机遇。作为一贯薪火相传、无私分享的清华优秀校友们,他们在北美职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感悟为身在加拿大的年轻校友和职场新人带来了诸多启发和鼓舞。本次讲座获得了校友和听众的广泛好评,大家纷纷留言,表达对校友嘉宾和温哥华清华校友会的赞赏与感谢。温哥华清华校友会将以此作为激励,努力将清华职场论坛越办越好。


经主讲人同意,本次讲座视频分享于温哥华清华校友会Youtube账号“TUAAV Tsinghua - Vancouver”。


温哥华清华校友会感谢各位校友和公众对清华职场论坛的支持,也感谢校友会长期的朋友安众资本的友情赞助。我们后续还将陆续推出其他讲座和活动,敬请关注,同时敬请关注校友会公众号。

撰稿:何清‎(清华大学2014级经管学院)

视频剪辑:何泓睿(清华子弟)

本届职场论坛工作组:李鹏(清华大学1982级精仪系),何维国(清华大学1992级外语系本科,1996级法学院研究生,温哥华清华校友会会长),邓明(清华大学1985级外语系),王浩泉(清华大学2004级软件学院),林曦(清华大学1992级精仪系),薛松(清华大学1995工物系),肖礼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989级本科、1994级硕士,2003级博士),许晓溪(清华大学2006级外语系),何维斯(清华大学2006级法学院),何清(清华大学2014级经管学院)。


讲座主办:温哥华清华校友会

43 views0 comments

Comments


bottom of page